1. <rp id="2bntl"></rp>

          <tt id="2bntl"></tt>

        1. 中新社內蒙古分社 • 正文
           今日要聞

          內蒙古林果產業中的“她”力量:讓嶺上果飄香

          2023年11月15日 20:24   來源: 中國新聞網

            中新網興安盟11月14日電 題:內蒙古林果產業中的“她”力量:讓嶺上果飄香

            作者 張瑋 曾令剛

            “我們老百姓想干一番事業不容易,她給我添了底氣!”果農駱興國口中的“她”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國有林場事務服務中心主任、林業高級工程師張艷青。

            近日,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公布第三批“最美林草科技推廣員”名單,張艷青成為其中一員。

            1968年生人的張艷青畢業于內蒙古林學院(現內蒙古農業大學)水土保持專業,1989年畢業后就投身林果產業,一干就是34年。

            “我這一生都與果子打交道,從未想過改變!睆埰G青說。

            進入冬季,張艷青也不閑著。這幾天,她正挨家挨戶造訪果農,為他們講解果樹越冬防寒知識,避免果樹遭受低溫凍害。

            突泉縣地處大興安嶺松嫩平原和科爾沁草原的過渡地帶,屬溫帶大陸性氣候,林果栽培歷史悠久,是寒地蘋果和沙果的主產區,果品果質以甜、脆、汁多遠近聞名。

            然而,突泉縣干旱缺雨,造林成活率低。1998年起,張艷青在當地推廣應用多項抗旱節水技術,以提高造林成活率。從那時起,她便一頭扎進林果業一線,白天帶上干糧和熱水上山測量樹木生長情況,晚上用電腦做好記錄,比對苗木情況,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分析。

            在大量的實踐勘察中,張艷青因地制宜地探索出特色林果產業提質增效、加快特色林果業標準化進程的新路子。

            幾十年來,張艷青推廣應用果樹優良新品種達3萬畝、果樹經濟林抗旱豐產栽培技術6萬畝,提高了林果生產的科技含量,使林果產業成功由傳統的粗放經營向集約化管理轉變。

            目前,已有約2萬畝果樹進入結果期,年均生產鮮果約2.6萬噸,增收6000萬元以上,受益果農達500余戶。

            駱興國還記得果園建成的那天,是張艷青親自挖樹坑、定行距、測株距,全程跟著他和工人們一起,邊干邊教,仔細叮囑著果樹種植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,弄得渾身是土。

            在張艷青的指導下,如今,駱興國果園果樹的成活率能達到98%,今年秋天,他僅賣沙果就賺了3萬元。

            “現在突泉縣已成型果園的種植面積有6萬多畝,林果產業的基礎已經奠定好,接下來,我們將在果品的冷鏈儲存、運輸和加工環節加大投入,提高果品的附加值,增加果農的經濟收入!睆埰G青看著果農們豐收的喜悅,她更是干勁十足。

            這些年,張艷青根據林果生物學特性,帶領技術員對果農的栽培管理進行科學指導,開展從整地、栽植到肥水管理、整形修剪、病蟲害防治等各項技術服務,同時,針對果農因果園經營管理不善、產量低、品質差等問題把脈問診,對癥下藥。

            果農王麗杰感慨道:“聽了張老師的課,我才明白,原來像咱們這樣雨水不充沛的地區,先往樹坑里澆水,再種樹,樹根能吸收更多水分,才更容易存活!

            截至目前,張艷青累計培訓農民技術員2萬余人次,培養林果示范典型100多戶。

            為了能第一時間解決果農的問題,張艷青還組織建立專家與果農共享的“突泉縣果業聯盟”微信平臺和微信群,目前,聯盟已納入果農180余人。

            張艷青說,她的愿望就是讓嶺上果飄香,帶著果農看林果花常開。(完)

          編輯:陳峰
          圖片新聞
          • 吳明亮:以民為先三十載 熱血赤誠鑄警魂
          •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舉辦“世界慢阻肺日”主題義診
          • 李希曉人物紀實 《探索者之歌》首映禮在呼和浩特市舉行
          • “公安部直屬機關優秀青年”趙云強:再出發 亦是精兵強將
          • 內蒙古阿爾山白狼鎮鹿村 游客與鹿零距離接觸
          • 第四屆中國—蒙古國博覽會在呼和浩特開幕
          男男裸体gay大巨巴,女同性另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,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久